栏目分类
新闻动态
在肛肠科的诊室里,常常能听到患者这样的描述:"医生,我肛门那里长了个东西,肯定是痔疮犯了。"在大众的认知里,肛门出现肿物,似乎自然而然就和痔疮画上了等号。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不是所有的肛门肿物都是痔疮,肛肠疾病的"伪装者"众多,若不加以甄别,很可能会延误病情,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痔疮:大众认知中的"常客"
痔疮,作为肛肠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其发病率之高令人咋舌。民间有"十人九痔"的说法,虽有些夸张,但也从侧面反映出痔疮的普遍性。痔疮是由于肛管或直肠下端的静脉丛充血或瘀血并肿大,易出现排便时出血、疼痛、肛门瘙痒、痔赘脱垂等症状。当人们在肛门处摸到肿物时,首先想到痔疮也在情理之中。毕竟,痔疮的肿物通常质地柔软,有时会伴有出血,这些特点与大众对肛肠疾病的初步认知相契合。
肛肠"伪装者":暗藏的危机
肛乳头瘤:低调的"潜伏者"
肛乳头瘤是指肛乳头因粪便和慢性炎症的长期刺激增大变硬,是肛门直肠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它的肿物一般呈乳头状或三角形,颜色多为灰白色,质地较硬。与痔疮不同的是,肛乳头瘤通常不会自行回纳,随着病情的发展,肿物会逐渐增大,在排便时会脱出肛门外,有时还会伴有肛门坠胀、瘙痒等不适。由于肛乳头瘤的症状相对不典型,很多患者容易将其误认为是痔疮,从而忽视了进一步检查和治疗。若肛乳头瘤长期受到刺激,还有发生恶变的可能,虽然概率较低,但也不容忽视。
展开剩余66%直肠息肉:隐匿的"定时炸弹"
直肠息肉是直肠黏膜表面的隆起性病变,可单发或多发。小的直肠息肉可能没有明显症状,但随着息肉的增大,患者可能会出现便血、黏液便、肛门坠胀等症状。直肠息肉的肿物通常质地较软,表面光滑,与痔疮的肿物有些相似。然而,直肠息肉有一定的恶变倾向,尤其是腺瘤性息肉,被视为癌前病变。如果不及时发现并切除,随着时间的推移,息肉可能会逐渐发展为直肠癌。因此,对于肛门出现的肿物,绝不能简单地归结为痔疮,而应警惕直肠息肉的可能。
肛周脓肿:来势汹汹的"急先锋"
肛周脓肿是指直肠肛管周围软组织内或其周围间隙内发生的急性化脓性感染,并形成脓肿。与痔疮的慢性病程不同,肛周脓肿发病急骤,患者会突然感到肛门周围剧烈疼痛,疼痛呈持续性加重,坐立不安,夜不能寐。在肛门周围可触及明显的肿物,质地较硬,有压痛,随着病情的发展,肿物会逐渐增大,皮肤红肿,甚至出现破溃流脓。肛周脓肿如果不及时治疗,脓肿可能会向周围组织扩散,形成复杂的肛瘘,增加治疗的难度和患者的痛苦。
肛管癌:致命的"冷面杀手"
肛管癌是发生在肛管部位的恶性肿瘤,相对较为少见,但危害极大。早期肛管癌的症状可能不明显,仅表现为肛门瘙痒、轻微疼痛或少量便血,容易被误认为是痔疮或肛周湿疹。随着病情的进展,患者会出现肛门肿物,肿物质地较硬,表面不光滑,可伴有溃疡、出血等症状。由于肛管癌的早期症状不典型,很多患者在确诊时已经处于中晚期,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预后较差。
精准诊断:揭开肛肠疾病的"真面目"
面对肛门肿物,患者切不可自行判断,更不能盲目用药。正确的做法是及时到正规医院的肛肠科就诊,通过专业的检查来明确诊断。医生通常会进行肛门指诊,这是肛肠科最常用的检查方法之一,通过手指触摸肛门和直肠,可以初步判断肿物的位置、大小、质地、活动度等情况。此外,肛门镜检查、结肠镜检查等也是常用的检查手段,能够直观地观察肛门和直肠内部的情况,发现微小的病变,为准确诊断提供依据。
科学治疗:驱散肛肠疾病的"阴霾"
一旦确诊为肛肠疾病,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对于痔疮,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保守治疗主要是通过调整饮食、保持大便通畅、使用药物等方法来缓解症状;手术治疗则适用于病情较重、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对于肛乳头瘤、直肠息肉等良性肿瘤,一般建议尽早手术切除,以防止恶变。肛周脓肿需要及时切开引流,排出脓液,控制感染,必要时还需要进行二期手术根治。而对于肛管癌等恶性肿瘤,则需要根据病情制定个性化的综合治疗方案,包括手术、放疗、化疗等。
肛门肿物并非都是痔疮,肛肠疾病的种类繁多,症状复杂。我们不能被表面的症状所迷惑,而应提高警惕,及时就医,通过专业的检查和诊断,揭开肛肠疾病的"真面目",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只有这样,才能避免病情的延误,守护好我们的肛肠健康。
发布于:广东省
